孤独症孩子心灵桂冠上的“情感明珠”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常常像汹涌跌宕的激流,他们的情感世界又如同没有绿洲的荒漠。面对自闭症儿童情绪、情感的奇异组合,我们怎么办?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人际关系可能会很敏感,他们会期待理解和友谊。但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和构建友谊的能力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会导致他们在高级情感沟通方面的挫折。如果能及时给予帮助,可以指导他们修正一些行为,减少一些挫折,但是,能否从根本上修补他们的情感动机缺陷,能否在与同龄人的情感交往中做到协调互动,心领神会,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情感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特有障碍之一,我们可以依据心理科学关于情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发展给予教育干预。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实现相同的目标,但是,无论孩子能力的高低,无论障碍的程度轻重,都是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促进孤独症儿童正常情感需要的出现,学会情感交流,享受到情感交流的乐趣,是我们情感教育目标的长期追求。
大量事实和实验证明,孤独症儿童不是完全没有情感,而是有“带缺陷的情感细胞”,这是孤独症儿童情感教育的生理基础。孤独症患者的神经细胞缺陷,使他们无法把握正常的沟通系统,没有这种调控机制,经验分享难以发展起来。虽然孩子可以成功融入社交模式,但是,仍然缺少了重要的一个东西——交往动机和快乐体验。有很多高功能孤独症孩子有很好的行为习惯,少部分孩子能表达情绪,还能理解别人的情绪,但是孤独症儿童的正常情感如同他们的其他能力一样,很难生成,需要经过特别的教育、培养和塑造,才能和其他人建立正常的友谊关系。
情感性交往没有特定的目的来引导双方的行为,没有可预测性。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双方共同构建的沟通系统不至于混乱呢?情感沟通的双方需要感受对方微妙的情绪变化,时刻根据对方的情绪决定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情感协调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双方会共同努力,即使在出现误解、困惑的情况下,也能共同承受,化解障碍,维持交往。
情感建立和维系的本质是:以物质为载体,以双方心理互动为过程,以感受为目的,在同一层面上达到精神的共鸣、共享。由于这个特点,使情感交流不像工具性交流那样一切都是有形可见的。心理感受注重的是心领神会,更高级的感受实质上是不可言传的。
一个孤独症孩子具有表达自己情绪和读懂别人情绪的能力,能够维持自己和同伴的友谊,能够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并在交往中和同伴形成情感共鸣,调整自己和同伴的心理距离,这是一个孤独症孩子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孩子康复程度的高级指标。
我们祝愿没有接受到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孩子能够早日得到良好科学的教育,希望已经在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孩子更上一个台阶,期待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能够创造奇迹,摘取人类心灵桂冠上的那颗“情感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