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同一种教具对不同程度的孤独症儿童进行教学
在康达教学十余年,面对的孩子也是各不相同, 一次我在言语治疗拓展部上课时,李玉萍老师过来找我说“王彦老师,我们现在的家长课堂在上动手课时已经有了可以统一用的教具,比如说:橡皮泥、剪刀、勺子等。可是在上认知游戏课时却没有可以统一使用的教具。就是有统一的教具,很多家长不论自闭症儿童的程度如何都在给孩子做一样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在认知课时该给自己的孩子做什么。我们老师该怎么做,才能让家长在上认知课时有内容做?
我去家长课堂上指导教学时发现,家长都在给孩子教授一样的内容。如:今天是动手课,教具是橡皮泥,那么所有的家长都在让孩子玩橡皮泥,不管这个孩子会不会搓、会不会揉、会不会捏,但是都是在教孩子做棒棒糖。认知课时,教具是卡片,也不管孩子的程度如何就是在让孩子认识卡片上的内容,有的孩子实物的概念都不能辨别,而有的孩子早已经认识了卡片上物品的名字,但是家长还在问孩子“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让孩子来回答。疑问:班里十几个孩子的程度都一模一样么?如果不是,那为什么所有的家长都在做一样的内容。情况分析 1、老师在给家长上课时,分析、指导不到位,没有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是什么,没有让家长明白自己孩子的基础是什么
1、老师还没有给家长一个明确的思路,让家长会根据自己孩子的基础给孩子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2、家长的主动学习意识还是没有建立起来,意识不到家长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不学习就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这种意识没有。
3、家长的脑子里还没有一根线,对孩子没有针对性、系统性认识的这根线。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基础在哪里,我应该给孩子做什么,我能用什么方法来带动孩子有兴趣跟着我玩学习。
4、家长思路比较狭隘,不能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带孩子玩或者是学习时只是单方面的在问,让孩子来回答。或者只是一种形式进行到底,不能拓展性的和孩子玩。解决策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老师首先要有明确的培训家长的思路和具体方案,然后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培训内容在专项课上渗透给家长。
2、老师在给家长指导教学时,要会启发家长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逐渐让家长悟到真正的精髓,而不是只是给家长现成的方法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一个人要想有持续的生命力,靠的是创新、悟性和行动。如果一个家长没有这些,那孩子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家长就无从下手了,就不明白自己孩子下一步该怎么走,自己下一步要怎么做。
3、家长对学习一地要有正确、充分的认识,学习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自己的家庭,不是为了学校,为了老师而学习。
4、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了解普通儿童发展的规律,了解九大领域的内容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儿童发展量表(IQ)的内容,会使用一些工具给自己的孩子做测评并制定详细的、科学的教学计划。
5、家长要有灵活的大脑。只有家长对儿童的发展有了了解,对孤独症、发育迟缓等病症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如:ABA、自然训练法、游戏治疗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能用心去感悟,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能有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孩子喜欢和家长玩,让孩子主动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就带家长做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希望家长能学习如何使用应用分析法,给一个硬性目标进行详细的分解。(家长主要学习老师的教学思路)如:教具:卡片目标:如何根据卡片给不同程度的儿童教学?教学思路(目标分解)第一步:对于不喜欢卡片的孩子,先和孩子玩卡片;(视频一①、②、③)第二步:对于自控能力差,坐不住的孩子,先利用卡片锻炼他的自控能力和听指令能力;(视频二)第三步:孩子能静坐,有了听指令的能力之后,可以介入桌面的学习,下面我们说一下桌面学习的步骤分解
第1步:能随老师的手势拿卡片(近距离);第2步:能随老师的手势拿卡片(远距离);第3步:能随老师的眼神拿卡片;备注:此阶段重要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视能力和持续性的配合能力。第4步:能将卡片配对;第5步:能在两张卡片中选择固定的一张;(手势—眼神—主动) 第6步:能在两张卡片中做选择;(形式可多变);第7步:能按功能选择卡片;第8步:能按他人话中话的含义做选择;第9步:能按类别做选择;第10步:能叙述看到的卡片名称;(由慢到快)第11步:能轮流讲述卡片名称;第12步:能围绕卡片和他人交流;第13步:能玩卡片游戏;教学思路(目标分解)第四步:在动态中和孩子玩墙面认知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