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也能做的关节活动训练(附图以及详解)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们反应:当给孩子穿脱衣服、换尿布、洗澡时,他们的小胳膊有可能伸不直,双腿掰不开;双脚向内翻,不能维持在正常位置上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身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关节出现变形的表现。这种现象,有些可经过平时坚持做一些家庭训练或穿戴辅助支具等方法使关节受影响的程度得以缓解;而另一些较严重的.就只能通过手术去根除。
下面介绍几种如何在家中开展关节活动训练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当然,在这里不可能逐一关节就其每一运动方向来详细讲解,我们将选一些在孩子中较常见的关节受限及变形的部位来介绍。
(一)髋关节:
(1)前屈肌群肌张力较高(或髋关节后伸活动范围受限):
——牵拉手法:
1)让孩子平躺,把他的一条腿被动地屈曲,靠近胸脯,注意家长的手应放在孩子屈曲大腿的后部,另一只手放在孩子另一条大腿的前部,然后慢慢用力向下压。如图4—17。当家长双手感到所遇到的阻力逐渐减少后,再慢慢地把孩子屈曲的腿放平,按照上述做法,再做3—5次,做完一条腿后,再做另一条,也可轮换交替地进行。
2)让孩子呈俯卧位,他的臀部有可能略微抬起,家长可用一只手按住孩子一侧臀部,另一只手把与之相应的腿弯曲后,将手放在膝关节上部,然后慢慢往往上抬,如图4—18。注意,当第一次做牵拉动作时,家长们切不可心急,那样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只要关节活动范围一次比一次扩大,天天坚持做,那么,关节活动范围就会逐步接近正常。

——辅助的训练
1)家长把孩子抱入怀中,双手固定住孩子的骨盆(如图4一19),然后让孩子仰面弯腰去触摸地上的玩具,之后,再坐起身来。这样,既自我牵拉了髋关节肌张力高的屈肌肌群又提高了其肌力。一次的训练数目可依据孩子的体力而定。
2)“搭桥”训练:孩子平躺,双腿屈曲,家长用双手来固定孩子的双脚,之后,让孩子努力抬高臀部,并维持约10一15秒后,再慢慢放下,如图4—20。如果孩子完成此动作的水平有所提高或很容易,我们可以给他增加难度,让孩子一条腿屈曲,另一条腿伸直,然后再抬高臀部,如图4—21。不过,这样一次只能训练孩子屈曲侧肌力,另一侧的方法与之相同。“搭桥”训练动作的难度可再一步提高,让孩子先屈曲一条腿,另一条腿伸直后,可由家长帮助固定在空中一定高度后,再抬起臀部,也可让该腿搭在屈曲腿的上面,再抬起臂部等等,如图4—22,总之,孩子感觉以何种方式做较困难,我们就采用该种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达到提高孩子肌力的目的。
3)主动伸展训练:让孩子呈俯卧位,双肘支撑起上半身,膝关节伸直轮换向上踢腿(如图4—23),注意:每一次腿踢到最高时,应维持10—15秒后再放下。这一动作,也可在立位时进行,让孩子双手支撑桌面或握住床头栏杆等,之后,轮流向后踢腿,如图4—24。每一次维持时间约为10一15秒。

——体息时的最佳体位
对于这类孩子,无论体息,还是平时玩耍时,他的最佳体位就是俯卧位。这是因为,髋关节的屈肌肌群位于身体的前面,孩子在俯卧位时,身体自身重力便成为一种外力,施加在肌张力较高的髋关节屈肌肌群上,起到了一种长时间地对肌张力较高的屈肌肌群进行牵拉的作用,如图4—25。

(2)双下肢处于内收,内旋位(如图4—26)
——牵拉手法
让孩子平躺,把他的双腿被动地屈曲,尽量靠近胸脯(如图4—27),使他的整个背部呈一弧形,慢慢向前摇几下,感觉到孩子双腿的肌张力有所缓解后,再把双膝左右慢慢分开,使之贴近地面(如图4—28),停几分钟,然后,把孩子双腿一个个拉直,双手按住两侧膝关节的内侧面(如图4—29),保持一段时间,直到孩子自己能维持这一姿势时,家长的双手才可慢慢地拿去。

——辅助训练
1)主动屈膝训练:如图4—30;孩子仰卧位,用双手把双膝抱入怀中,前后摇10次,然后,松开一只手,让一条腿伸直,另一只手由膝关节外侧面移向内侧面,用力向上拉,到最大限度时,停留2—3分钟,如图4—31。照此方法,做另一条腿,在轮换做过3次之后,让孩子主动地屈曲一侧膝关节(如图4—32),每一侧各轮换约做30次。
2)“爬高”及“爬行”训练班练:让孩子站在小椅子、沙发或床前,轮换用脚下去够物件的边沿(如图4—33),每一侧可做约30次。除了“爬高”训练,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在地毯或床上练习爬行,注意此时的姿势采用“蛙”式(如图4—34),也就是说双腿应尽量向外迈。
3)“骑马”运动:可以让孩子骑在小摇马或小椅子,被褥卷上玩耍或练习行走(如图4—35),这样即增加了训练项目的趣味,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4)在进行步行训练时,应在两脚之间摆放一木条或其他什么物体做隔离物用,以此来诱导孩子在步行中双脚分开,位置摆放正确。

——休息时的最佳体位:
孩子在仰卧位时,双腿之间应摆放一枕头或其它质地柔软的物件,双脚尖也应尽量转向外侧,如图4—36。在坐位时,应鼓励孩子双腿分开(如图4—37)。

(3)髋关节伸肌肌张力较高(髋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受限)
——牵拉手法
孩子呈仰卧位,把他的腿被动地、轮换地屈曲到最大限度停留几分钟(如图4—38)。此手法,除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做以外,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做牵拉动作(如图4—39),另外一种自我牵拉手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坐在床沿或椅子上,用手把悬在外侧的腿努力搬上床或椅子上,停留几分钟后,再以同种方式做另一条腿。(如图4—40)

——辅助训练
与髋关节伸展活动范围受限的辅助训练方法基本上相同,只是在正常训练中,孩子应多做些象“仰卧起坐”类型的练习,少做一些髋关节主动伸展及“搭桥”等类型的训练。

——平时最佳体位
这一类的孩子,家长们平时应多鼓励他蹲着,盘腿坐着玩耍。走路时,让孩子略微低头、弯些腰走,这样,也可抑制髋关节伸肌肌张力的升高。
(二)膝关节
(1)膝关节呈“过伸展”位(如图4—41):
导致孩子膝关节过伸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膝关节本身有骨性变化,导致膝关节位置的不正常,这一现象只有通过外科手醯姆椒ɡ锤??欢?窃诟褐厍榭鱿拢?ス亟诳刂颇芰?喜睿?獗硐衷冢合ス亟诒咎甯芯跸?В?亟谥芪?痛?沙郏?伤耐芳〖澳N绳肌(膝关节周围两块肌肉)肌力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缩等等。所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通过辅助训练来提高膝关节的控制能力;最后,底屈肌挛缩或肌张力较高时,也可导致踝关节以上的膝关节过伸展,针对这一情况,平时,在家中,我们除了坚持做辅助训练以外,还不能忽视对底屈肌的牵拉训练。

——牵拉手法
1)孩子仰卧位或长坐位,家长一只手握住孩子的脚腕处,另一只手手心放在孩子脚跟下,然后握住脚跟,让孩子脚心贴于前臂,用力沿水平方向向上拉,如图4—42。注意握脚腕的手,心须固定好位置,千万不能使整个小脚都被拉起。每次牵拉时间,可持续约一分钟,牵拉次数决定于孩子底屈肌挛缩的程度。
2)用双手扶助孩子或让他自己扶着床栏杆或桌子之类的物件,慢慢往下蹲,如图4—43。注意做此动作时,身体不能弯曲,膝关节尽力向前,脚跟不能离地。每次牵拉时间,可持续约一分钟。

——辅助训练
1)提高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孩子在长坐位,把毛巾卷放在他膝关节下面,使膝关节离床或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然后,让孩子把膝关节用力向下压,脚尖钩起,绷紧大腿后,持续6一10秒,再放松,如图4—44.这一动作,也可在坐位下完成,让孩子坐在椅子或床边上,双手握住椅子或床的边沿,把脚踢直,持续了3—6秒,再放下(如图4—45)。以上两种训练,除让孩子自己完成以外,家长还可用手或沙袋等其它重物,放在孩子脚腕处做为阻力。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股四头肌的肌力。
2)提高腘绳肌肌力的训练
让孩子呈俯卧位,家长用一只手固定住其大腿,用另一手握住孩子脚腕处,帮助孩子做屈伸腿的动作(如图4—46)。当孩子能自我完成这一动作时,家长可用双手固定住孩子的臀部,以防止在用力屈腿时臀部翘起(如图4—47)。同样,此训练家长也可用手或其它重物,绑在脚腕处,做为阻力。
3)提高足背屈肌肌力训练:
此训练对那些因足底屈肌挛缩或张力较高,而导致膝关节过伸展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让孩子呈长坐位后,用力向上钩脚尖(如图4—48),也可用橡皮圈或做一根橡皮带,套在双脚上,一脚用力向下踩,一脚用力向上钩(如图4—49);还可把橡皮带捆在床栏杆上,然后把前脚掌伸入橡皮带内,用力向上钩脚尖(如图4—50)。
除了上述几种训练方法以外,为了增加趣味性,家长还可用五颜六色的布缝几个重量不等的沙包,让孩子试着用双脚脚尖夹起后,放入不远的盆中(如图4—51),这样,也可达到训练的目的。

4)膝关节控制能力的训练:
家长面对孩子,让孩子把双手放在他的肩膀上,家长把双手放在孩子膝关节的外侧面,以帮助孩子控制膝关节的活动。然后,让孩子直立体干,慢慢地向下蹲,再慢慢地立起(如图4—52)。注意:在孩子直立时,膝关节应控制在正常位,千万不能让过伸展的现象出现。下蹲的幅度,应依据孩子对膝关节的控制能力来定。一般地讲,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由双腿逐步过渡到单腿。
此训练方法,除了家长站在孩子前面,还可站在孩子后面(如图4—53),训练手法基本相同。
5)步行训练:
让孩子用双手推一玩具或小椅子、童车等,膝关节弯屈地往前走,家长可以从后面用手辅助孩子控制膝关节的位置(如图4—54)。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多多练习侧着行走(如图4—55),这样,也可达到加强月国绳肌肌力、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的目的。

——平时最佳体位
端坐位、侧坐位、双腿交叉坐位等都益于这类孩子。步行时,应鼓励他弯着些膝关节走路。如果孩子底屈肌有挛缩现象,在步行时,家长可以给他穿一双有些后跟的鞋子,这样,也可抑制这类孩子的膝关节过伸展。
(2)膝关节呈屈曲位(如图4—56)
——牵拉手法
孩子呈长坐位,家长把一只手放在孩子膝关节以上,另一只手放在脚腕处,然后一只手向下压,另一只手向上抬,持续10—30秒(如图4—57)。如果孩子双腿都呈屈曲位,除上述方法以外,还可把孩子摆在长坐位,双腿分开,家长从孩子身后伸出双手,同时按住孩子双侧膝关节,然后用力向下按(如图4——58)。

——辅助训练
提高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的训练(参上一部分)。
——平时最佳体位
俯卧位及长坐位都益于这类孩子。
(三)足部关节
(1)足内翻(如图4—59〕
——牵拉手法:
1)对跟腱的牵拉:详见图4—42的牵拉手法
2)对前脚掌的牵拉,家长用一只手握住孩子后脚跟以固定,另一只手握住孩子的前脚掌,然后,慢慢用力向上、向外扭,一次可持续6一10秒(如图4—60)。
3)自我牵拉法:让孩子分别踩在两种斜板上(如图4—61),双手扶在桌边、床栏杆等处,然后,身体直立,慢慢往下蹲,注意:两脚跟千万不可离开斜板。另外,还可让孩子面对墙壁站立,然后,慢慢地向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如图4—62)。之后,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似卓别林)做相同的动作。

——辅助训练:
1)家长可用手、小毛刷、冰块等,由下至上地刺激孩子小腿外侧皮肤,这样,可诱发主动足外翻动作的出现。
2)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家长还可用双手握在他的两只脚腕处,然后,慢慢地把孩子倒提起,如图4—63,这样,可诱发足背屈的反射出现。不过,切记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3)在孩子脚背上画一些简单的图画,然后,让他把脚抬起来自己看(如图4—64) 另外,还可鼓励孩子让他用外侧三个脚趾去够身边的玩具(如图4—65)。
——平时最佳体位
在俯卧位时,孩子双脚应放在床沿以外,让双脚有一个自然下垂力,这样时间长了,也可防止跟腱挛缩;坐位时,让孩子尽量把双脚放平,最好能光脚。步行中,家长也应多鼓励孩子放慢速度,把脚放平后再走,也可采取把鞋子里从内向外垫高的方法等等(如图4—66)。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在孩子休息时,家长还可用一些绷带来保持足的正确位置,方法如下:首先,在孩子膝关节以上捆一圈绷带,4—6层即可,不宜过紧,用贴布固定位。再用另一卷绷带,先在孩子前脚掌处绕上6—8圈,(不宜过紧,可用手指捏一下孩子脚趾甲盖,若红色即刻恢复,证明力度合适)然后,家长把孩子的脚背屈、外翻后,一只手固定好足的位置,另一只手把绷带的一头用力向上拉,与第一条绷带汇合,用贴布固定好。若此时,你感到一层绷带太单薄,可从足背前脚掌再引出一条或几条绷带,再在第一条绷带处汇合。之后,用第三条绷带,再在第一条绷带处汇合。之后,用第三条绷带,在膝关节以下及第一次绷带处绕上几圈,做为加固之用,如图4—67。

(2)足外翻
其牵拉手法,辅助训练的重点及平时最佳位置与足内翻时,正好相反。只是,前者注重训练孩子足外翻,而后者则注重训练孩子足内翻。
(四)上肢关节:
(1)肩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位(如图4—68)
——牵拉手法
1)对肩关节屈曲位的牵拉:孩子呈仰卧位,家长用一只手握住他的上臂,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前臂,然后,沿着身体的中线慢慢地向上举,直到接近耳朵为止(如图4—69),一次可持续6—10秒。
2)对肩关节内收位的牵拉:孩子呈仰卧位,家长用一只手握住他的上臂,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前臂。然后,沿水平方向移至90度时,把手心转向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如图4—70):
3)对肩关节内旋位的牵拉:孩子呈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与体干呈直角),家长一只手肘关节放在孩子肩关节的前部做固定,手抓住孩子的上臂,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前臂,然后,以上臂为轴心,把前臂慢慢地向下按(如图4—71)。

——辅助训练
1)孩子呈坐位,双脚平放地面,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抓住他的两只手腕,然后,慢慢地向上打开(如图4—72)。家长所用的力应逐渐减少,直到孩子能自己完成这一动作。
2)在上述体位下,还可让孩子双手握一木棒,慢慢地举过头顶,然后,再放下。注意:孩子握木棒的双手间的距离应宽于自身肩膀的宽度(如图4—73)。
3)拍球训练:孩子双脚略微分开,呈站立位,让他双手环抱一球(皮球、气球、塑料充气球等均可),球的直径最好比孩子伸直手臂略长一些。然后,让孩子双臂用力向下扔,等球反弹回时,再用双手接住。另外,还可把球举过头顶后,向前向后扔等等(如图4—74)。

4)手臂侧方伸展训练:孩子呈坐位,双脚平放地面,家长站在孩子身后:一只手托住孩子一侧手臂,诱导他慢慢地向侧方伸展;另一只手放在孩子身后,起保护作用(如图4—75),如果孩子能独立完成该动作,家长可在他侧方远处放置些玩具让他触摸,这样既达到了训练目的,又增加了训练项目的趣味性。
5)手臂负重训练:孩子呈坐位,双脚平放地面,一只手五指分开后,放在身体一侧,并保持肘关节充分伸展;另一只手横跨身体,去够斜对方悬吊着的玩具(如图4—76),一例做完后,再做另一侧。手臂负重训练,还可通过四肢跪立位、爬行等方式来完成。

——平时最佳位置:
这类孩子,在睡觉时,双手应尽量远离体干,手臂向上旋转(如图4—78),在日常活动中,可让孩子趴于一圆柱、被褥或桌前(如图4—79),家长用一些玩具,看图画书或做游戏等方法,诱导孩子双手用力向前。

(2)肘关节呈屈曲位:
——牵拉手法:
家长用一只手握紧孩子的上臂,另一只手握住他的前臂,然后,慢慢地往下压。注意:用力时切记不要过猛或过强。每一次可持续半分—一分钟。
——辅助训练
主要着重对孩子肘关节伸展的训练,如上面所提到的手臂负重训练。除了此类方法以外,还可以让孩子坐位,双手伸直,用力去推家长的双手或面前的镜子等(如图4—80),这样,不但可诱导孩子逐渐伸直手臂,而且,还可同时提高肘关节伸肌(胸有成竹肱三头肌)的肌力。
——平时最佳位置
在孩子休息时,家长可用硬纸板做夹板,然后绷带加以固定,以防止肘关节进一步呈屈曲位。在日常生活动作中,如:穿衣、吃饭、上厕所、走路等等(如图4—81),我们都应诱导孩子尽量保持肘关节伸展,至于详细内容,请参见第六章孩子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