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孤独症学生数学教育之困惑(二)
更新时间:2016-06-24
点击数:
数学,首先不是数学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90年代我说过一句话:“我们与孤独症之间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行为问题也好,情绪问题也好,自我意识也罢,思维训练也罢,打赢任何一场“战争”,一半取决于心理,一半取决于实力(家长的教育实力和孩子的程度状况)。如果心理上我们认输了,再有实力,赢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心理上我们认为自己能赢,那么,就算实力差点,我们也能赢得一个最好的结果。康康的社会性教育效果卓著,恰好证明了这点,数学教育同样如此。
教康康数学让你倍感挫折,我想主要是你自己现在还在“数学”的外面。对康康的社会性教育,你已经得心应手,康康社会功能的提升也给了你很好的强化,所以,每每谈到社会性教育你的自信溢于言表,但是,康康的数学让你觉得“屡战屡败”,“我就是不会教数学”,“康康智商太低,根本学不会数学”等等,其实,“数学难教”的“难”不来自于数学本身,也不来自于康康的智力,恰好这些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是阻碍你走进数学的最大的敌人,在心理上你先“输”给了自己,肯定也会输给数学。每次教康康数学,那两句话都在你的意识中出现,它的延伸就是:这么难,他能学会吗?这么费劲,真的必须要教吗?对康康和自己的不信任,导致了心理的焦虑、急躁、挫败、失望,甚至很多妈妈会放弃。消极的自我暗示,会让你自己对于数学的数学问题的思考处于抑制状态,对信息刺激采取拒绝的态度,结果就是“进不去”,能学会的都学不会了。你在态度上先排斥了数学,结果数学肯定会远离你。
先调整心理,在社会性教育上,你的积极心态使康康的功能获得了很多突破,不妨试试,在数学上,给自己和康康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会有不同的结果。
其次,康康学好数学到底需要哪些条件?
这不仅是对康康的特殊命题,其实,任何孩子学习任何学科至少都需要三个条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兴趣是动机,习惯是配合,能力是理解。这三条边里,难能可贵的是,康康已经给了我们两条边:对数学有兴趣和良好的配合程度,不足的仅仅是一条边:智力。无法三全齐美的情况下,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教康康这样的学生,而不会去选择有学习能力但是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又不能配合的学生。不要说咱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没有学习动机,再好的智商也无济于事,而动机和习惯的培养,某种意义上并不比学习能力的提升容易,多少家长苦恼于此啊!
兴趣可以有两个作用方向:没有兴趣可以使良好的学习能力大为衰减,相反,良好的动机水平可以弥补学习能力的不足,康康是后者。会不会数学题是第二位的,对于康康的学习兴趣要倍加爱惜,万一因为我们要求不当、方法不适、态度不妥等外因,造成康康数学学习上的挫败感,那才是很难办的问题。康康学习数学的自身主观心理条件——兴趣和习惯——已经准备好了,“智商46分”不是他主观能够调节的,它恰好是我们在康康的数学教育上要给予充分尊重的事实。
第三,康康能学好数学吗?
什么叫做“学好“呢?虽然康康在普通学校就读,他不需要应试,这已经说明我们不能以同龄普通学生的学习难度来要求康康,那么,能不能以其他的孤独症学生作为比较的对象呢?当然也是不合适的,每个家长、教师都知道,每个孩子的起点是不同的。所以,康康的数学能够学到什么样的难度,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一个相对于他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在他自己的基础上使他自己的数学潜能达到最大化。
康康的数学学得“好”还是“不好”,不能横向和其他孩子比较,只能看康康的智力条件能学会什么、能学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孩子的数学学习潜能能够使他接受高中的难度,但是,各种原因他只学到了初中的水平,那么,不能说这个孩子的数学学好了,如果康康的智力条件决定了最终他的数学只能达到小学五年级的水平,那么,最终他达到了,康康的数学就学得非常好。所以,不是用绝对水平来判断一个孩子的学业能力,而是以他自身潜能的开发程度来判断孩子的学习状况。如果能够这样来定位我们的参照系和期望值,可能我们教数学时的心态会不一样了。
孩子“该学会什么”和孩子“能学会什么”,这是两个问题。“该会什么”是理想,是目标,是未来;能学会什么,是现状,是现实,是可能性。数学教育,既要放眼目标,又要立足现实,如果将“该会的”与“能会的”混为一谈,那就如你所说只能“着急上火”,用“该会的”替代“能会的”,我们自己往往就只有“崩溃”的份了。
第四,教和学,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
如你每次坦言:“是我不会教了,他就上不去了”。在教育上有一个规律:越是教小龄的孩子,越是教智力落后的孩子,教的内容越是简单,教的方法反而越是讲究。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往往比大学要讲究得多,智力落后的学生学会一个东西,其过程、步骤、方法都与正常孩子不一样,落后程度越重,教育方法就越要求其个别化。所以,孩子越小,智力越落后,在教学中,教育者的作用越重要。大学教育重在内容,基本可以忽略教学方法,我深有体会。这说明了什么呢?孤独症学生心理年龄幼稚,思维理解能力落后,用什么方法教,教学方法对于他们是否能够学会、学好一门学科至关重要。所以,康康学数学,不仅仅是目标要“功能化”,内容要“生活化”,方法还要“个别化”。康康能不能学好数学,家长、教师的教育方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特殊教育中的“一对一”原则,恰好是对孩子个别化的尊重,所以,其他孩子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康康呢?这是需要思考的。康康的数学居然要让妈妈濒临崩溃,好心人忍不住要为你们母子指点迷津,但是,如果在你这里无法结合康康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法整合,无法合理取舍,那么,可能指点的人多了,反而让你的困惑越多。因为,每个家长都是按照自己对数学的理解,特别是按照自己孩子数学教育的经验给你建议的,其实,给你建议的前提应该是先要研究康康。
多说一句,我对康康的了解有限,不敢说所有的建议都适合你们母子,只能供你参考。不当之处,删除就是了,别客气!
【阅读求解孤独症学生数学教育之困惑(三),直接点击链接:http://www.daodaoge.com/2016/6-24/1466767611.html】
阅读求解孤独症学生数学教育之困惑(四),点击链接:http://www.daodaoge.com/2016/6-24/1466767611.html】
阅读求解孤独症学生数学教育之困惑(四),点击链接:http://www.daodaoge.com/2016/6-24/146676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