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人之谜第十二章 “写实主义”小画
更新时间:2004-08-30
点击数:
当罗铮沉湎于抽象派没画创作的时候,在同一个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一个智力 发育发样存在问题的男孩子,正在进行着写实主义的绘画创作。 这个出生于1988年的男孩子叫丁丁。 丁丁的母亲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到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去了,一走就是两年。这位 年轻的母亲虽然远在黄伦,却时刻思念着自己的儿子,每一封信件,每一个电话, 谈得最多的就是丁丁。 丁丁长高了吗?丁丁长胖了吗?丁丁听话吗?丁丁会说话了吧?丁丁该上幼儿 园了吧?…… 她总是能得到及时的答复:丁丁长高了。丁丁长胖了。丁丁很听话。丁丁会说 话。丁丁上幼儿园了。…… 年轻的母亲没有注意到,在来自丁丁父亲的复信中,有意回避着关于丁丁在语 言上的进步,以及在幼儿园的情况。她只是得知:丁丁在幼儿园里有些淘气、多动, 但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小孩子都这样。”每封信中都充满这样的安慰,年轻的 母亲不可能产生过多的猜测。 丁丁的母亲不会想到,丁丁已被确诊为儿童孤独症。 丁母回国后,很快发现了儿子的问题。 他拒绝母亲的怀抱,比同龄孩子更少讲话,时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沉默。在另一 些时候,他又表现得过于活跃,甚至淘气得让人恼火。在房间里东蹦西跳,突然把 茶杯里的水泼到床上,把炒好的菜扣到地上……这可以简单地解释为淘气吗?丁母 表示了怀疑。再也瞒不住了,丁父告诉妻子,他们怕她在英国学习时分心,一直瞒 着她:丁丁是孤独症儿童。 震撼,质疑,痛苦……这几乎是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得知自己孩子病情后 都经历的反应。痛苦过后呢?丁母觉得对丁丁的病情,她自己有责任。如果自己不 出国呢?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每天都在他身边呢?虽然医学证明,孤独症与家庭 环境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对于一位母亲来讲,这种自责总是存在的。她只能加倍地 偿还儿子,才可能平和内心的愧疚。 丁母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倍伴儿子,领着他到处看病,陪他做游戏,教他说话, 她希望靠自己的爱心可以使孩子的情况有一些好转。 在我进行此书的采访时,不只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些白痴学者的天才,都 是需要在一份爱心的呵护下才能被诱发出来的。丁丁也一样。 丁丁这时已经不再上幼儿园了,每天跟奶奶在家。他很少出门,但每次出门回 来,都一声不吭地自己找出纸笔,坐到角落里涂抹着什么。刚开始,没有人注意到 丁丁的爱好。直到一个星期天,妈妈带他去了商场,坐了公共汽车,回来后,丁丁 再次找出纸笔,俯在餐桌上开始画画,那幅画才引起了一家人的注意。 那实在是一次按常人的思维无法理解的绘画。 5岁的孤独症患儿、没有受过任何美术教育的小丁丁,就那样在家人的注视下, 俯在桌上,用一支铅笔在展开的白纸上画了起来,运笔飞快,既不迟疑也不思考, 像是随便涂抹那样神速,笔触所到之处线条清晰,恰到好处。应该说这是一幅相当 细致的画,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窗可以看到里面的售票员和乘客,公共汽车的每扇 窗户、每扇门都画得一丝不苟,汽车轮子、后视镜、车顶的天窗、车里的坐椅、汽 车的车号、前面的灯和后面的尾灯,售票员和乘客的脸及衣装,他们穿得衣服上的 口袋,甚至路边站台牌上的数字,都在这幅画里得到准确的反映。但是,丁丁运笔 之快令他父母目不暇接,仅仅一分多钟,整幅画便完成了。 “这孩子,画得真快。”父亲说。 “画的有点意思,我今天就是带他坐的409路。”母亲指着丁丁画上的汽车车号 说。更为有意思的是,在汽车旁边立着两块车牌,一块是409路,一块是55路,而丁 丁母亲带他等车的那一站,正好也是55路的车站。 “他观察得还挺细。”奶奶在一旁说。 车厢里的乘客脸被两扇车窗间的铁皮挡着,在丁丁的画中得到了十分写实的表 现,那张被分割的脸比例十分协调。当时,丁丁的父母还没有意识到,那幅画的准 确性、细致性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汽车前面菜有3组灯,都得到了反映。而对于许 多成年人来讲,恐怕一生也不会注意公共汽车前面有几盏灯的。丁丁的观察力,在 这幅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家人开始意识到,丁丁每天在绘画。瑟此同时,丁丁对画画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不再“淘所”了,除了吃饭睡觉,总是顽固地坐到桌前,画自己的画。 丁丁画得最多的是公共汽车,每次母亲带他出门都要坐公共汽车。汽车前供司 机观察后面的反光镜有两种,可以是从车窗上面倒垂下来的,也可以是从车窗下面 向上反装着的,而这两种不同的反光镜在丁丁的画中都得到了表现。最让丁丁母亲 惊异的是,当她将丁丁许多张关于公共汽车的画放在一起比较时,她发现,有的汽 车车门是两扇铁皮,有的车门是4扇铁皮。她坐了几十年的公共汽车都没有留意到这 一区别,却在她儿子的画中被形象地中以区分。 一个雪天,父亲带丁丁外出,他们在车站等了十几分钟的汽车。回到家,丁丁 又下笔如神用了不到两分钟就画了一幅有3个人半辆汽车的图画。一辆汽车刚刚开走, 画面中只能看到车尾,3位男子在雪中朝着汽车相反的方向张望,丁丁用一个不规则 的小圆圈表现漫天的大雪。奇妙之处在于,画中3位男子的衣装被画得很细,什么式 样,有几粒扣子,戴着什么样的帽子,都得到了反映。那位下面的男子显然是丁丁 的父亲,带着皮帽子,帽顶的皮子分3块,半大衣翻出的皮毛领子,大衣是格子的, 前襟的两枚扣子,口袋和袖口都是一枚扣子,袋口露出里面的毛衣……丁丁用最简 单的线条将父亲的服装准确地一丝不差地表现了出来,仿佛他不是在画画,而是在 拍照。 “这孩子,观察得太细了!”所有看过这幅画的家人都不由得发此感慨。父亲 外衣是母亲买的,但是不论丁丁的母亲还是父亲,都从来没有注意过袖口有几枚扣 子。 还有一个细节是,3位等车男子的身体分别都被曲折的波线包裹,这样的细节置 身于占满画面的大雪中,很自然地给人一种感觉:人物的身体在向外散热。在这幅 完全写实的绘画中,竟然也有一些虚化了的感觉。类似的神来之笔此后又曾多次出 现在丁丁的作品中。 丁丁画画从来不构思,不打草稿,拿起笔就画,一气呵成,而且构图、线条把 握准确,迅速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最多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幅复杂的绘画, 即使是一位受过很多美术训练的成年人,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丁丁的绘画题材除了公共汽车,便要数人物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