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与摇头: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教学训练
非语言沟通为语言沟通的基础。一般孩子在一岁前语言尚未发展出来之前,会以点头、摇头表达需求。孤独症儿童则需要通过教学方式才能习得此能力。而进行此课程训练的过程,可以同时在自然情景中引发眼神的接触。
以下是点头和摇头的教学内容:
一、点头
1、教学内容
① 目的:以非语言方式表达需求,培养基本注意行为及眼神接触。
② 教学教具:个体的偏好物(食物、小玩具)
③ 执行程序:营造教学动机,让孩子想要教学者手中的物品;当孩子伸手想要拿时,先将物品控制在教导者手中,询问孩子要不要该物品,并配合眼神的接触;当孩子点头之后,立即给予手中的物品。
2、教学提示
① 动机营造:呈现孩子喜欢的物品或食物,并在孩子面前假装想要吃或在孩子面前玩得很高兴。
② 提示方式:示范、肢体。
③ 提示时间点:0秒延宕提示。
④ 逐步减少提示。
⑤ 确认眼神的接触。
⑥ 要确认孩子的喜欢的物品,并于实施教学前确认该孩子对该喜欢的物品有匮乏经验(至少2—3小时没有吃过该食物或是玩过该物品)。
3、教学精熟标准
在没有提示下,呈现该孩子喜欢的物品并询问孩子要不要时,孩子能先与教导者眼神接触并独立点头表达需求,连续几天要达100%正确度
二、摇头
1、教学内容
① 目的:以非语言方式表达“不要”的需求,培养基本注意行为。
② 教学教具:个体不喜欢的物品及食物、小玩具。
③ 执行程序:教导者手中握有孩子不喜欢的物品,询问孩子要不要该物品,并配合眼神的接触,当孩子摇头之后,立即移开物品,并呈现孩子喜欢的物品。
2、教学提示
① 提示方式:示范、肢体。
② 提示时间点:0秒延宕提示。
③ 逐步减少提示。
④ 确认眼神的接触。
⑤ 要确认孩子不喜欢的物品及偏好物。
⑥ 移开孩子不喜欢的物品后,立即拿出孩子想要的物品,孩子点头后,立即强化(给该物品)。
3、教学精熟标准
在没有提示下,呈现孩子不喜欢的物品,并询问孩子要不要时,孩子能独立表达“不要”。连续几天要达100%正确度。
三、延伸自然情景教学
孩子如厕(如,排尿)后,问孩子还要不要尿尿,孩子可以摇头表达“不要”或是完成用餐后,孩子想离坐时,询问孩子还要不要吃饭,孩子可以摇头表达“不要”。
点头与摇头的能力训练无疑是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教学中一项极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不断的训练能够迅速学会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并从中获得更多自信和勇气。我们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可以通过这样的训练摆脱沟通障碍,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